“教育强国建设的重任靠青年,希望在青年。”3月26日,学校党委书记幸小涛在中山校区,围绕学习贯彻全国两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强化使命担当,争做新时代好青年”为题,给青马工程班全体学员讲授“思政第一课”,勉励大家践行新时代青年担当,在建设教育强国和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彰显青年的志气、勇气、骨气,努力做教育强国建设的奋斗者、开拓者、奉献者。
以教育之力厚植立德之本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幸小涛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担时代重任,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引领时代之变,回应时代之需,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幸小涛书记授课
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幸小涛向同学们传达了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和今年全国两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到位、更有效”……幸小涛表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以教育之力厚植立德之本提出了重要要求。
当前,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然而,这一变革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幸小涛援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的重要论述,结合同学们的学习实践实际,强调“三个不会变、不能丢”,即教育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不会变、不能丢,教育的启智润心和价值引领作用不会变、不能丢,教育赋能科技、成就人才的战略导向不会变、不能丢,进一步提升了同学们对教育的本质和作用的认识。
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之基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幸小涛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赋予了教育重要的历史使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如何建设教育强国?幸小涛认为,首先要锚定推进教育现代化目标。历史上率先进入现代化的国家,无一不在教育领域中占据优势地位。只有实现教育现代化,才能真正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其次要全面认识和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再次要坚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题中之义,也彰显着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价值追求。
幸小涛通过说道理、讲案例、列数据,向同学们介绍了学校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他说,办学40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老百姓身边的大学办学定位,推进“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双模式下的“职继普”融通一体化人才培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扎实的人才支撑。迈上新征程,学校将紧紧围绕助力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目标,抓住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创新“数字化+工作机制”模式,不断提升学校数智治理能力,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为建设教育强省和教育强国作出新贡献。

课堂现场
以青春之我共筑强国之梦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幸小涛引用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的话,指出青马工程学员要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进一步加强政治修养,增强政治信念的坚定性、政治立场的原则性、政治鉴别的敏锐性、政治忠诚的可靠性,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上,当代中国青年恰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幸小涛强调,广大青年学生要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发有为。一要坚定理想,在胸怀天下中汲取力量。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在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肩负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任、肩负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二要勇于实践,在社会熔炉中砥砺前行。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始终保持求学若渴的学习状态,勤于学习,刻苦学习,练就过硬本领,勤于社会实践,切实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在实干中磨心性、长本事,在第一线施展才华、建功立业。三要修身立德,在道德情操中提升品格。注重自我修养,增强道德自律、践行道德规范、提升道德素养、塑造健全人格,形成积极向上的品格,同时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包容的精神,积极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课后,幸小涛走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思政研学空间,深入了解研学空间建设使用管理和学生党建工作情况,强调要围绕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强化协同联动、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建立健全党建思政研学空间使用和管理机制为切入点,全面提升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水平与质量,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调研指导学生党建工作